點 評:
奚家成分析說,去年國內外形勢紛繁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軟,中國經濟也進入調整期,而行業發展之所以總體能好于預期,主要由于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并得益于國家“十二五”規劃啟動、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積極促進內需等一系列政策。
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儀器儀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153億元,同比增長26.86%;銷售產值5976億元,同比增長26.59%;產銷率達到97.1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89億元,同比增長24.98%;利潤總額531億元,同比增長23.75%。
奚家成介紹說,去年儀器儀表行業的整體走勢較好,全年實際值高于年初預測,但月度產銷同比增幅從9月份開始波動下行,增速減弱跡象已經出現。
由于項目減少,自動化控制系統裝置行業去年下半年增速下滑,幾乎以全年最低增幅結束;而實驗分析儀器行業全年基本處于低位運行態勢,產銷增幅遠遠落后于全行業。
經營狀況趨緊:
2011年,儀器儀表行業的利潤超常增長宣告結束,利潤增幅開始回歸常態。據介紹,去年該行業利潤同比下降快于產銷,經營狀況趨緊。由于前兩年應對金融危機等的政策措施逐步淡出,原材料、勞動力成本、財務費用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儀器儀表行業的利潤同比增幅自年初39.9%的高點下降,最終回歸至與產銷增幅同步的區域。
而經過多年發展,該行業的產品技術水平逐年提高,主營收入利潤率也同步提高,去年達到9.02%的歷史高位。特別是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行業的主營收入利潤率超過了10%。與此同時,儀器儀表行業的進出口增幅雙降,逆差繼續上升,達到173億美元,再創新高。由于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因此2011年行業進出口同比增幅均一路波折向下。去年儀器儀表行業進口362億美元,同比增長5.37%,比上年增幅下降33.3%,是本世紀以來的最大降幅;出口1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2%,比上年增幅下降19.8%。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2011年,儀器儀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成績顯著。據悉,在60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中,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分散型控制系統已使用超過30臺,而在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中,也已有3臺投入運行,迫使國外的控制系統價格大幅下降,甚至報價低于國產系統。國產智能壓力/差壓變送器的技術指標和生產規模已經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且在國家重要項目中得到應用。據悉,科氏力質量流量計在中石化的銷量已經超過E+H、科隆等國外企業產品,名列第二。多聲道超聲波氣體流量計在長距離輸氣管道工程中的應用也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
同時,為供暖節能服務的城鎮供暖監測管理控制系統和熱量表產業已經興起,生產企業已經過百。2011年熱量計量儀表已批量生產,部分企業已達到年產30萬臺的水平。與此同時,產業結構調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本土企業同國內外企業之間并購重組做大做強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自動化控股吳忠儀表、和利時收購新加坡CONCORD公司、聚光科技收購北京吉天、中航電測收購上海耀華稱重系統有限公司、三川股份控股甬嶺水表,以及日本崛場與北京匯博隆合資、上海自儀股份與法國泰雷茲國際合資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