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作為一項宏觀調控政策,其出發點是最大限度的保證國家整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對于行業而言,國家為促進某個行業的發展,就會通過各種政策加以鼓勵,而稅收政策就是最好的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出口關稅,為鼓勵我國各類行業走向國際市場,中國曾把許多薄弱行業,稀缺行業設立為“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就機床設備而言,機床設備雖發展快速,但是基本上都處于低端開發狀態,高端機床企業少之又少。
我國五金工具企業數量眾多,集群龐大,對出口的依賴性很強。近年來,從報名參加機床展會的展商反映情況來看,我國工具行業早已經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受金融危機寒流的影響,機床工具出口利潤大幅度下降。據了解,企業之所以參展熱情不減,是因為他們更需要在內憂外患下,尋求一種交流和推動。一位機床工具展商負責人認為,成本壓力、產品價格上揚等因素都會對出口產生影響。
當經濟環境在短期內回暖無望,國家的調控政策就成了救命稻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外資企業進口機床類設備的減免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自用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器的稅收優惠政策于2008年11月1日起,全面停止實施。這意味著,外資企業進口這些設備將不能像以往一樣,享受到免交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了。
政策調整后,新批準的外資項目,如果進口《內資不予免稅目錄》所列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將征收關稅。換句話說,外資企業只有進口國內現有技術無法達到指標要求的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才能享受相關優惠。而此前,外資企業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數控機床和壓力成型機一律免征進口關稅。
為鼓勵國外高端數控機床和具有尖端技術設備的進口,中國在進口關稅上做了許多讓步,目的還是希望吸引高端技術產品入中國市場,間接地壓制低端落后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