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在我國走過了60年發展歷程,但始終都落后于世界最新科技水平,高端儀表往往都需要進口;而對于本國的經濟發展而言,也是無法滿足需求的,由于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近些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發展。儀器儀表行業存在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筆者粗略總結了一下三點:
第一,我國儀器儀表產業規模小,產值低,企業同樣是規模小,產值低。2007年我國儀器儀表產業總產值3000億元人民幣,只占工業總產值2.5%。10年前,美國儀器儀表產業總產值已達到4千億美元,占工業總產值4%。目前,美國儀器儀表企業年產值超過20億美元不少于50家,我國最大的儀器儀表企業,京儀集團年產值80億元人民幣,川儀集團60億元人民幣。兩相比較,差距實在太大。產業和企業的規模和產值直接影響到產業的活力與發展。要縮小和消除這個差距,需要我們努力奮斗10年20年。
第二,我國儀器儀表產品質量上、品種上還存在不少問題。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嚴重影響到市場銷售和正常使用。許多大型精密儀器我們還生產不出來,國內需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007年我國儀器儀表產品出口創下了88億美元,可是進口卻達到了172億美元,逆差84億美元,成為裝備制造業之最。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國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學科和產業的發展將無法擺脫落后被動的局面。
第三,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創新能力不強,還無法承擔起科技創新主體的責任。國際上儀器儀表科技創新發展極快,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大約只需2至4年,多數企業銷售額一半以上幾乎都來自5年內上市的新產品。而我國儀器儀表產品不少還沿自于20世紀80年代技術引進的產物,相當多企業產品是10年一貫制,靠吃老本為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最大的不外乎兩條:一是科技創新開發投入資金太少。國外企業用于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一般為銷售收入8至10%,而我國企業投入資金很少超過3至5%,何況銷售收入本來就不多,極大地限制了科技創新的有效開展;二是人的因素,有的領導不重視自主創新,更多的是創新人才匱乏。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歷史使命。
要實現我國儀器儀表快速發展并由此實現高端產品能基本自給,那就針對上述三點提出可行性方案,有針對性的解決,未來的儀器儀表如果不能自主創新,將永遠受制于人,國家的工業命脈始終掌握中別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