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前兩年風電就被定義為產能過剩行業,激烈價格競爭已經讓風機制造業投資風險加大、不適宜投資。不過在年初的“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被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會獲得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往高端發展。然而,中國適合開發風電的高風速地區已經基本布局完成,海上風電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點評:
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1》相關數據顯示,國際市場上2010年底簽訂、2011年交貨的全球風電機組合同平均價格為98萬歐元/MW(約合人民幣8700元/kW),而國內市場均價在3500元/kW左右,遠低于國際水平。國際市場將成為中國風機制造業的投資新熱點。
歐洲風能聯合會最近發布歐盟2020年后能源政策報告,預計到2020年歐洲風能產量將提高3倍。風電投資也將由2010年的127億歐元提高到266億歐元,其中40%用于投資近海風電場。
面對如此潛力巨大的海外市場,風電制造業已經開始行動。另一龍頭企業金風科技則早在前幾年就開始開拓國際市場。而華銳也在今年4月和7月分別同希臘PPC電力公司和MainstreamRenewablePower簽署合作協議,在希臘和愛爾蘭建設和運營風電項目,提供風電機組。
不過,隨著新市場領域的開拓,風機制造商所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在這些全新的領域,他們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