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23年前的西部邊陲,一家生產電線電纜的街道小廠年銷售收入不足10萬元,負債73萬元,因資不抵債即將倒閉;如今,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蛻變成總資產230億元的輸變電行業龍頭企業。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期奮斗中體會到:自主創新是打開企業活力之源的“金鑰匙”。
上世紀90年代,一大批關于國計民生的重點工程啟動實施,國內電網建設隨之提速。特變電工看到巨大的市場需求,將“輸變電高端制造”作為主攻方向,通過與行業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及重組并購逐漸扭虧為盈。在成長之初,企業堅持將年銷售收入的3%-5%用于自主創新投入,先引進其他企業的先進技術,再消化吸收,然后對“舶來”技術進行再創新,最終形成原創技術體系,開發出的“精、尖、新、特”產品受到市場認可。
我國能源分布呈現“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的特點,需通過“空中電力高速公路”將西部能源運往東南沿海負荷中心區域,但長期以來國內重大輸變電裝備卻處于受制于人的境地。在此背景下,特變電工和與同行業兄弟企業共同承擔起國產化攻關任務,實現了一批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2005年,我國第一條自主創新的750千伏輸電工程投入運營;2009年,填補世界空白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跨越黃河和漢江成功投運,成為特高壓設備國產化的依托工程和特高壓輸電的起步工程。
截至目前,特變電工累計承擔國家863課題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攻關計劃12項、國家重大技術專項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百余項,掌握了代表世界節能輸變電最高水平的核心技術。
除了輸變電高端制造,特變電工近年來還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積極嘗試,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子鋁箔新材料基地和大型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商。在這些領域,特變電工均建立了國家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計實現了103項自主技術重大突破,其中28項屬世界首創,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100余項。
2010年底,作為世界機械制造業500強企業,特變電工總資產超230億元,產銷額逾200億元,相比23年前的街道小廠,總資產和產銷額分別增長15萬倍和20萬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