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稱,1872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在成立30年后向中國提供了第一臺指針式電報機,這標志著中國現代化電信事業的開端。此后,隨著西門子向中國提供第一臺蒸汽發電機和在北京建造中國最早的有軌電車,中國的技術發展自19世紀末開始蒸蒸日上。
一個半世紀后的今天,西門子仍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活躍分子,正致力于將“中國制造”的產品德國化,從而使中國產品擁有更高的品質。
去年6月,西門子與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延續全面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承諾繼續助力中國工業,加強智能化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降低能耗。在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框架下,西門子已從多個方面與中國展開合作,跟寶鋼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與航空、航運和電子產業的一些大型企業和工廠達成了合作協議。
除了為中國的地鐵提供變壓器和信號系統外,西門子還為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提供了先進的能源管理和智能樓宇解決方案,并為珠海打造了智慧交通運行管理平臺。此外,香港還將利用西門子的MindSphere開放式工業云平臺設立全港首個智慧城市數字中心。
“很多中國企業都將數字化和創新作為發展目標,而我們將幫助它們向這一目標邁進。”西門子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日前在于蘇州召開的2017西門子中國創新峰會上指出。西門子在這個緊鄰上海、風景如畫的城市擁有最尖端的研發實驗室以及一個工業信息安全運營中心。
今年9月,西門子與中國清華大學達成合作協議,在該校成立機器人研究中心。該公司首席技術官羅蘭·比施指出,從現在起,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將致力于成為機器人研發領域的領頭羊,因為中國是該領域最大的市場,同時還擁有大批相關人才。
在下一次“工業革命”中,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將邁向自動化。在工廠革新的浪潮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19年,中國的機器人需求將占全球總需求量的40%。這樣的自動化進程也將助推西門子在中國的業務繼續增長,中國目前是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僅次于美國。西門子在中國已擁有3.1萬名本地員工,2016年在華總營收達64.4億歐元(約合76.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