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17年12月13日 ——近日,在《公益時報》社主辦的2017(第七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獎”頒獎典禮上,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榮膺“卓越項目獎”。“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獎”評選活動是在全國范圍內系統、深入地研究、推廣優秀企業社會公益典范案例的倡導性活動。本屆活動以“新時代•責任企業”為主題,甄選優秀公益項目和企業社會責任案例,表彰杰出企業,推廣最佳實踐。

施耐德電氣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獎“卓越項目獎”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表示:“非常榮幸能夠獲得‘卓越項目獎’,感謝評審專家的關注和認可。今年是施耐德電氣在企業社會責任層面穩步推進,不斷成長的一年。我們以可持續發展體系為基,不斷豐富企業社會責任洞察與實踐,并與合作伙伴緊密攜手,整合社會資源,搭建開放的生態圈。此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合理應用商業運作中的智慧與經驗,推動項目高效落地,逐步形成成熟的運營機制。”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共筑可持續明天
隨著《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通過,可持續發展邁向新的階段。該章程展現了推動變革的完整愿景,兼顧了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環境、社會和經濟。其包含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正在指導人們在那些對人類和地球至關重要的領域中采取行動。這份綱領性文件同時影響著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思路與行動。
會上,沃爾沃汽車、三星電子、李錦記等多家知名企業圍繞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話題進行了精彩的分享。王潔在題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共筑可持續明天》的演講中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施耐德電氣的戰略核心。施耐德電氣立足于能源,用技術創新直面能效困境,為人類的可持續明天貢獻力量。這是其使命所在。為了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全員參與和有效推進,施耐德電氣自2005年起開始實施完整、透明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評估體系“地球和社會晴雨表”體系。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發表演講
這個旨在推動環境、效益與人全面發展的體系定義了施耐德電氣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路徑。王潔表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不應只是個別項目,而是需要結合業務所長,將項目納入完整的戰略體系;其次,也不應是單一企業主體‘獨善其身’,而是需要帶動上下游的企業,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共同創新。此外,我們也在不斷探尋更有效、更可持續的項目發展模式,以一帶多,推動項目高效、有序地從‘落地生根’到‘遍地開花’。這既要求我們充分利用業務優勢,也需要合理應用商業運作中的智慧與經驗。”
在此次獲獎的“碧播職業教育項目”中,施耐德電氣將其在電氣技術、智能家居、智能樓宇和智能照明等諸多領域的專長融入到提供實驗室設備、課程體系、師資培訓和就業機會等環節。此外,施耐德電氣以生態圈思維,發揮企業及合作伙伴的核心優勢,搭建職業學校、學生、企業之間的橋梁,建立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施耐德電氣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CEDF)達成戰略合作,成立了專項基金;還與中國研究發展基金會(CDRF)合作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計劃”,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培訓、國際技師進課堂等實驗項目,建設實訓基地。
目前,在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施耐德電氣已經與40余所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建設電氣技術、智能照明、智能制造實訓中心,為150余名教師提供了2000多小時的義務培訓,幫助數千名年輕人用技術改變人生。施耐德電氣正在通過成熟的運營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專業建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通生態鏈,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輸送專業人才。
此外,施耐德電氣在履行企業公民的職責時,充分發動員工的力量。施耐德電氣的“員工志愿者項目”自2015年項目開展以來,已有5022人次參與志愿服務,累計貢獻30308.5小時,完成162項SE teacher mission,直接及間接服務人群超過50萬人,創造社會價值103.57萬元。2017年,超過30%員工志愿參與到近40場志愿服務項目中,在教育、環保、扶貧、社區建設等多個領域發揮專長、貢獻愛心。除了線下活動,施耐德電氣還啟動了“綠動益起來”和“益交換平臺”兩個線上項目。
“今年是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30周年。在過去的30年中,我們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見證了中國社會與經濟的成長。未來,我們希望與更多企業攜手,探索企業社會責任實踐進階的可能性,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新時代’。”王潔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