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成都站現場座無虛席
在今天,我們能夠體現這樣的價值
站在這個新的歷史風口,“數字化”的發展創新使命不僅是將靜默資產的設備數據實現數字化,使之變成有效的可監控、利用的“信息”。另外,數字化更是要幫助客戶在自己所專長的應用領域當中,真正意義上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與行業的洞察挖掘出來,用一種數字化的方式把縱向行業的工匠精神、老師傅的經驗知識傳承延續下去,擺脫人力的束縛,持續助力企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馬躍先生表示:“這是讓我們的經濟,從一個規模導向型的經濟向創新型導向型的經濟進行發展的重要的一步。”
讓數據產生價值,讓數字進行技術傳承,誰來實現這一切?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之一,施耐德電氣的新一代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面世,為樓宇、電力、工業和數據中心領域的用戶提供規模化的,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推動從互聯互通的產品到區域控制,再到應用、分析與服務各個層面的全面創新。EcoStruxure將施耐德電氣在自動化、能效管理領域的經驗、專業領域知識與數據驅動的計量與分析技術相結合,幫助客戶最大化物聯網的價值。馬躍先生說道:“我們有200多萬個軟件授權,200億的運營參數和監控,同時有4萬億的工業交互信息,每天在系統上流動。所以我們將來不但有凈資產的信息,還會有大量流動的信息。如何實現這些寶貴的數字化價值的體現,其實施耐德電氣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EcoStruxure。”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發布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
據介紹,EcoStruxure作為一個開放的架構平臺,第一次將不同職能的應用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用數據呈現自己的價值。以透明融合的概念將工業應用領域的“三進兩出”即“三個”輸入:把原料、能源,生產資料,包括人、機器和設備,注入到一個工廠當中,“兩個”輸出:生產出產品和排放。在該架構平臺的三個層面上:
一是基于物聯網的卓越互聯互通產品:以諸如面向機器設備的御卓ATV 340系列變頻器的智能化產品為基礎,實現底層設備之間的互聯、數據交互及監控;
二是對物聯網邊緣的設備進行控制:以自動化管理系統為依托,在關鍵任務應用場景為工業客戶提供實時解決方案,實現邊緣控制;
三是應用程序、分析與服務:利用工業管理軟件、顧問及專家服務為工業終端市場的各類硬件與系統提供支持及交互操作性,最大限度為實現企業無縫集成提供應用分析與服務。
“在‘三進兩出’的數字化應用中,EcoStruxure平臺從設備連接到數據收集、分析、行動,這四個環節能夠形成一個閉環循環。你越是盡早地開始數據的收集、分析、行動,它會幫助你進行有效的記錄、采集數據,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李凱先生對此詳細說明:“我們的能源的消耗、效率的提升和智力如何能得到傳承與發揚,都在EcoStruxure三個層面的應用,當然最重要的智能傳承主要在我們的應用分析和我們的服務上。在今天,我們能夠體現這樣的價值。”
現在,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
曾經德國制造是劣質的代名詞,而今天德國制造以其過硬的質量和精益的制造態度,成為了全球優質產品的代名詞。究其原因,德國在工業制造中切實轉型了效率、能耗與質量的平衡,從而打造了優質的工業制造。在今天的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樣面臨的也是著手解決這三個關鍵問題,那么如何破題?
行業定制最后一公里
在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成都站的活動演講與展示中,我們看到堅持能效管理專家與行業自動化定位的施耐德電氣,在智能制造實踐的持續探索中依然不變初衷,立足中國當下最緊要的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的落地痛點,采取“先軟后硬”,“先醫后藥”的方式,即注重軟件為王,針對同一行業不同企業的特別需求而實現定制化的方式,針對中國OEM行業推出EcoStruxureTM Machine的一個開放性,交互性架構的平臺,該架構將為機械設備制造商和最終用戶提供面向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真正的“一網到底”,將機器操作和工藝數據無縫集成,并支持快速響應及全面報告能力,從而降低客戶的總擁有成本,為機械設備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創造價值。作為EcoStruxure系統架構的組成部分之一,該平臺為OEM客戶帶來的價值表現:
●針對機械設備制造商:提供基于產品互聯、自動化與軟件、云服務、分析與機器學習等核心技術而構成的架構與平臺,從安全可靠、靈活高效、友好訪問與可持續等方面為從機器設備設計、編程、調試、運營、維護直至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創造價值。通過互聯互通的產品連接不同的生產設備,并用精確的分析與服務優化機型研發,提高生產效率;運用靈活的移動技術和云技術提高管理和溝通效率,以安全技術保障生產和網絡的安全。
●針對最終用戶:通過開放、交互、智能的機器設備幫助工業最終用戶提升運營人員決策力和效率,優化機器設備成本和管理,實現端到端的運營優化和企業級的控制。通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業務模式,提高工業最終用戶滿意度,增強市場洞察,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單機制造商向智能設備制造商的縱深轉型。
從EcoStruxureTM Machine平臺所帶來的價值來看,最終都走不出施耐德電氣專注的四個字“運營管理”。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在企業制造執行層面來說卻充滿技術難度——行業縱深與產線設備水平覆蓋管理優化,需要一個強大的具有真正開放性的軟件物聯網平臺。“EcoStruxure有很多不一定是完全由施耐德電氣一家獨大做成的技術,是由很多世界知名的云平臺技術、芯片技術、仿真技術等開發廠家,共同開放性地推進發展這個平臺。同時我們有8000多家系統集成商,基于此平臺下開發行業應用APP,幫助我們把行業的知識變成一個軟件,變成一個建模,然后形成這樣的一個閉環控制,能夠回饋到我們的實體經濟當中,成為有效提升用戶的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效率,提升安全水平,降低能耗的重要的手段。”馬躍先生坦言:“我們在過去兩年的很多場合都談到,行業智能制造真正難的是最后一公里定制,這要靠每一個工程公司和系統集成商來幫助我們共同實現。現在,我們可以實現這一切。”
透明工廠讓制造一目了然,纖毫畢現
從德國的工業4.0到美國工業互聯,再到法國的未來工業的發展理念,施耐德電氣似乎并不在這些的未來制造理念當中,也似乎一直都在引領或是追尋這些先進理念當中——早在1997年施耐德電氣就提出了“透明工廠“的概念,堅持用工業以太網連接實現互聯互通的價值。而在20年后的今天,施耐德電氣依然堅持”透明工廠“的概念,以開放性架構的EcoStruxure物聯網工業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的價值。
據介紹,依托施耐德電氣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新一代的透明工廠可以讓客戶的生產制造過程一目了然,客戶訂單將自動轉化為生產計劃,對人員、設備、物料智能調配,形成全程數字化追溯,實現從用戶到供應商的端到端智能化。此外,智能化系統能夠覆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研發、生產制造到遠程服務,實現全程透明可視化管理。李凱先生強調:“談透明工廠,重要的關鍵詞是‘透明’與‘融合’。”
對于企業來說,在控制設備級、運營級和企業級,以底層設備連接傳感器與ERP的應用,可以輕松實現控制設備級與企業級的透明,而對于能源運營、工廠運營以及資產運營這一運營層級的透明則是存在的一個黑匣子。另外,我們談智能制造,已經不是一種或是幾種主流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多種不同技術需要融合,則需要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將知識進行融合。施耐德電氣將精益運營的內容置入這種“透明”與“融合”的生態系統中,以完整的數字化平臺實現“一網到底”的互聯互通,加之智能化的服務:包括EcoStruxure平臺、面向OEM的全新數字化服務平臺——MachineMOST燈塔、行業解決方案等,共同打造完整的最具有價值的“透明工廠”解決方案:第一是實現“一目了然”——將所有的工廠數據信息加工之后,使管理層能夠一眼看清工廠所有的狀況,快速有效地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管理決策;第二是實現“纖毫畢現”——希望通過這樣一個透明化智能制造系統,確保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環節都在嚴格的監控中。對此李凱先生表示:“這個過程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益,確保我們過去很多無法實現的功能,通過這樣的系統很好地貫徹落實到第一線。”

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智能創造業負責人李凱發表演講


至今,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從改革開改初期到如今工業自動化成熟發展,并隨著智能制造的潮流積極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也在眾多的先進制造理念與技術的推動下,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出面向工業領域的開放性的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爭鋒未來工業制造,開啟新的未來中國三十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