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弄清楚事實真相,筆者咨詢了空調行業的資深人士,他為筆者介紹了兩家公司的來龍去脈,再經過維基百科的印證,我們終于對整個情況有了相對清晰的了解。現在我們將資料整理編輯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也能解開您心中的疑惑。
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的前世今生
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都于三菱集團,而三菱集團(日語:三菱グループ)是由原先日本三菱財閥解體后的公司共同組成的一個松散的實體,總共包括約300家企業(資料來自維基百科)。正是因為是松散的實體,因此我們并不能很理直氣壯的說這兩家企業是三菱集團旗下的公司,而三菱集團似乎也并非其自身認可的稱呼而更像是人們對其的慣用說法,對外,其官方報道自稱為三菱系列(Mitsubishi Keiretsu)。
三菱集團內部構架圖(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可點擊放大)
三菱集團其中的29家核心企業組成三菱金曜會(直譯:星期五俱樂部),進行集團各企業的聯系。目前,由“Mitsubishi.Com委員會”負責維護三菱品牌的完整性以及聯盟的門戶網站。三菱系列的公司并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集團,因其諸家公司均獨立經營,彼此之間并無從屬關系,甚至互為競爭對手。
1、三菱重工——浴火重生的家族嫡子
三菱集團內部重組時序圖(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可點擊放大)
那么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們先來說說三菱重工的歷史。
三菱重工的前身是日本國營長崎造船所,1884年,三菱財閥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向工部省租借了三菱重工的前身“長崎造船局”,改名為“長崎造船所”。次年,三菱財閥第二代掌門人巖崎彌之助建立了三菱合資公司,并以長崎造船所為三菱合資公司的核心企業。1887年,三菱合資公司收購長崎造船所全部設備。1893年,長崎造船所改名為“三菱造船所”,隸屬于三菱合資公司。
關鍵點三菱造船所:
三菱造船所是本文要解說的關鍵點之一,長崎造船所更名為“三菱造船所”應該可以看做這個本屬于日本國營的企業,正式完成了私有化。而私有化的完結點也是這家企業產業重組分出三菱重工和三菱電機的初始點。當然,這個資產分拆重組并不是簡單的一拍兩散一刀切兩半那么簡單。雖然沒有進一步的資料,但是可以想見,三菱造船分出的產業有三個部分,分別是三菱航空機、三菱重工以及三菱電機;而后的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再合并為戰前最終版三菱重工。
現在的三菱長崎造船所衛星照片
1934年,三菱造船與三菱航空機合并更名為三菱重工業有限公司,三菱造船長崎造船所更名為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至此,二戰前的三菱重工基本成型,成為了三菱財閥的支柱企業。[pagebreak]
從上面的企業變遷歷史來看,三菱重工的發展顯然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幕后推動,長崎造船局相當于會下蛋的母雞,被借給三菱下蛋,獲益后再把整只雞給買了下來。而后,其發展與整合則主要是三菱財閥自己內部操作,譬如三菱造船與三菱航空機的合并,是財閥內部將業務相近的產業合并的重大事件,屬其內部產業整合。
三菱重工在二戰期間生產的武藏號戰列艦
二戰期間,三菱重工很明顯是日本國家戰爭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日本不斷發動戰爭,國內的軍工產品需求激增,三菱的產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二戰后,1950年根據聯合國的方針,日本財閥全部被迫解散,而三菱重工作為日本重要軍工企業也被肢解為三個部分:西日本重工業有限公司、中日本重工業有限公司和東日本重工業有限公司。但在1964年,三家公司再度合并,成立了新的三菱重工業有限公司(其后又再有拆分和重組,不一一表述了)。
二戰中的武藏號戰列艦
日本“武藏”號戰列艦簡述:如果您是軍迷,您不會不認識武藏號戰列艦,戰列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上霸主。日本海軍的發展深受一戰及美國海軍發展的影響,因此對戰列艦的戰力有著不懈的追求,而后設計制造了大和級戰列艦,改級戰艦的巨無霸設計是因為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因此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4艘,建成了2艘。[pagebreak]
日本海軍超級戰列艦“武藏(Musashi)”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成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于1938年3月29日開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8月5日竣工。武藏號建造過程中對司令部、艦橋設施實施了改進,性能數據與“大和”號相同。主機功率:150.000 千馬(153.553 千馬最大功率),航速:27節(正常)/27.46節(最高航速,1941年試航結果)。建成后的武藏號及大和號是當時日本海軍的象征,是日本法西斯帝國的驕傲。
這艘充滿了邪惡感的法西斯戰艦最終在二戰著名的萊特灣海戰被美國佬炸沉,但是干掉他美帝也沒少費勁,武藏號總共被19條魚雷和17顆航空炸彈直接擊中,最終,沉沒在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的水域,艦上名官兵有1021人喪生。
大和級兩艘二戰最強的戰列艦的沉沒標志著戰列艦時代的終結,新型的海上霸主——航空母艦成為了海上武器庫當之無愧的王者(雖然海灣戰爭中,美國還在用衣阿華級戰列艦炮轟伊拉克,但這也成為了戰列艦最后的絕唱)。
三菱重工的產品線
可以說,戰后為了消弱日本的軍事潛力而對三菱進行分拆的做法,在日本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像被橡皮擦掉的鉛筆字一樣的完全抹去了。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及來自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資本、科技的注入,這家企業不但恢復了舊觀,更脫胎換骨的變成了世界一流重工企業。
現在的三菱重工,產業同樣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類,產品線覆蓋天上飛的飛機火箭;地上跑的動車、電力機車;水里游的戰艦等等,當然還有咱們日常用的空調產品。[pagebreak]
2、三菱電機——“本分”的庶子
現在的三菱造船神戶造船所
三菱電機源于戰前(1921年以前)的三菱重工前身——三菱造船有限公司(即“三菱造船所”)。1917年,隨著三菱造船產業的發展,位于長崎的三菱造船所被重新命名為“三菱造船長崎造船所”,而位于神戶的三菱造船則被命名為“三菱造船神戶造船所”。1921年1月15日,三菱造船神戶造船所的“電機制作所”獨立成三菱電機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產品線
因此可以想見,三菱電機與三菱重工都出自三菱造船有限公司,只是隨著產業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在兩地的工廠定位開始出現一些不同。注重船體制造的部門最終整合為三菱重工,而為船體配置電器的部門則最終整合為三菱電機。與三菱重工不同的是,由于三菱電機看上去似乎是輔助部門,并且可能由于規模沒有重工那么大,因此戰后沒有被拆分,企業被作為一個整體一直保留了下來,與其多舛的兄弟相比,算是相當命好了。
現代的三菱電機業務涵蓋:空調、家庭影院、顯示設備、藍光硬盤數碼電視錄影機(只限日本地區)、太陽能設備、通信系統、電梯、車輛設備、電子元器件、工業自動化、信息設備、太陽能設備等等,與重工不同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三菱電機不參與直接的軍工產品的生產,產品主要面向民用類。
兩者的家族關系:
誠如我們類比,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有如早期三菱核心企業三菱造船所所生的嫡子和庶子的關系,而經過了二戰后,兩者的關系由于缺少了戰前財閥的內在機制,因此關系變得相對松散。此時的關系已經不再像之前的兄弟關系而更像是古希臘城邦間的關系,假如波斯人打過來了,可能會團結一致對外,但是有時候相互征伐也在所難免。[pagebreak]
各自產品側重點與優勢:
三菱重工產業偏向于大型工業產品
目前,三菱重工是世界級的重工類企業,擅長造船及生產海洋相關設備、鋼架構及建筑、能源相關設備、交通運輸及工程機械、航天航空產品、產業及通用機械、工業用空調等。
三菱電機MR-J3系列伺服系統
而三菱電機有限公司則是生產電子產品和建筑設備的日本第三大綜合電機生產商,屬于三菱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此外,三菱電機也是世界五大光電產品制造商之一(其余四家分別為夏普、京瓷、BP和殼牌)。
因此,如果是工業用產品,三菱重工應該更具優勢,而如果是民用產品,相信三菱電機會有更多獨到之處。從實際產品的特點來看,三菱重工的空調產品最強勢的是其商用空調產品,譬如吸頂式空調、中央空調等。而三菱電機的空調產品則以私用空調為主,機型豐富,定位高端,適合面積相對較小的家居使用(相對商用空調而言)。[pagebreak]
空調產品應該選誰?
1、總覽
目前的三菱重工及三菱電機私用空調產品都以合資企業的形式生產和銷售,三菱重工在國內的私用空調生產企業為三菱重工金羚空調器有限公司(商用空調為三菱重工海爾空調機有限公司),英文簡稱MJA;而三菱電機的私用空調生產企業為上海三菱電機·上菱空調機電器有限公司(簡稱SAEC)。
從進入國內的時間來看,三菱重工的私用空調進入國內市場較早,但是在國內口碑更好的是三菱電機的產品。這并不完全是因為兩者的主要技術力量側重點有不同所致,還在于兩家企業在國內的營銷方式的差異有關,看起來像是三菱重工給三菱電機做了嫁衣。不過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三菱重工目前在市場上同樣具有很好的口碑,知名度及用戶接受度與三菱電機已經并無太大的區別,定位上,同規格的兩個品牌的產品相差也并不明顯(都很貴)。
MoveEye動態地面測溫系統
從兩家公司的家用空調的特點來看,三菱電機的產品無論是外觀、功能還是內部電機、控制電路的設計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控制部分的技術賣點——MoveEye動態地面測溫系統,不但能監測空調使用面積內地面溫度的情況,還能進行實時分析,并對出風風量、方向進行調整,令室內氣流控制更科學更智能化。
三菱重工同樣有其獨到的核心技術,譬如繼承于三菱航空機的JETS飛機引擎噴流技術(部分機型具備該技術),它能提高空調風道的送風效率,實現大風量的同時,能夠保持低噪音,并且最遠能將冷(熱)風送至13米以外。外觀方面,三菱重工的產品并不像三菱電機那么時尚養眼,但是看起來也更穩重踏實。
泰國產三菱電機壓縮機
在空調產品最核心的壓縮機部分,三菱重工的重點產品會對外宣傳其使用原裝進口壓縮機,而根據我們收到的資料來看,其很可能采用的是三菱電機的位于泰國的工廠生產的產品。因此,核心部件方面,兩者的技術差異應該不會很大。
2、具體系列對比分析
三菱MI系列空調產品框架
說了這么多,我們如果購買家用空調的話,我們應該選誰呢?我們以兩家廠商今年主打系列——三菱重工的MI系列及三菱電機SYE系列作為例子進行分析。
同規格的情況下,SYE系列的價格要比MI系列貴出500元。能效比方面,重工的MI系列表現更為優秀,但SYE系列具備三菱電機獨有的MoveEye功能,通過空間溫度掃描感應器進行智能送風,大大提高了空調的人性化程度,此外,三菱電機在家用空調上具有更完善的技術積累,產品總成及可靠性方面相對也更具優勢。
兩個系列的對比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兩個品牌的產品都定位市場高端,因此目標用戶肯定會有重疊的情況,而高端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500元左右的價格差就顯得不明顯了,因此相比之下,這兩個系列中我們更傾向于選擇SYE系列。
小結:如果您想從產品品質及主要技術方面對兩者進行區別選擇的話,恐怕您會更迷茫,因為兩個品牌在這兩方面水平相當。而整體技術實力方面,三菱電機由于主營業務傾向更民用,因此實際產品會更具優勢,當然也因此三菱電機的售價會相對略高。
當然,由于實際產品的功能配置不同,兩個品牌不同產品間優勢特點也并不完全相同,我們建議您在挑選時最好能特別注意產品的官方信息。譬如三菱重工的一個宣傳側重點是原裝空壓機,而如果官方資料沒有注明的話,其多半是采用普通空壓機的產品。三菱電機的情況也類似。
寶典總結:從兩家公司的歷史及發展情況來看,三菱重工主業更傾向于大型機械或工程產品,而三菱電機則更傾向于民用電力產品。兩者的關系有如一個大家庭的兩個分支,但現在的兩家企業已經類似于數代人以后的親戚關系,雖然還是親戚,但是關系已經不如祖上來得那么緊密了。
具體到最終的產品,由于三菱電機的民用傾向更明顯,因此產品整體設計方面顯得更為優秀。當然選擇三菱重工的產品也并無不妥,兩者在產品實際品質上的差異甚微。對于追求高生活品質的高端用戶來說,我們更傾向于推薦三菱電機的產品;而如果您打算買結實耐用并且對價格較敏感的話,我們建議您選擇三菱重工的產品。
此次購機寶典到此結束,希望我們收集到的產品信息能夠為您今夏購買空調提供足夠的幫助,其他產品系列的分析文章敬請大家繼續關注PConline數字家電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