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末中國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手機用戶可通過“移動夢網”享受到移動游戲、信息點播、掌上理財、旅行服務、移動辦公等服務,已經推出便廣受歡迎。隨后的幾年,依托電信運營商的無線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萬、億萬富翁。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在內部舉辦小型牌照發放儀式,確認國內3G牌照發放給三大運營商。從此,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駛入快車道,短短今年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移動運營商、資本市場、創業者等各方急速殺入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一時間,各種廣告聯盟、手機游戲、手機閱讀、移動定位等紛紛獲得千萬級別的風險投資,3G概念股票逐步被熱炒。
到現如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爆發期的前夜,各方人馬蓄勢待發,無論是移動終端激烈的價格比拼還是操作系統的合縱連橫,亦或是手機專利的口水大戰,反正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所未有的躁動期。大家都虎視眈眈地盯著市場、盯著對手,生怕錯過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在筆者看來,移動互聯網之所以如此火熱,很大一個因素就是蘋果的市值神話給人們帶來的刺激和遐想,一個只有幾十年歷史的手機制造商居然超過了“百年老店”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難怪果粉為之瘋狂。正因為蘋果神話的正面激勵作用,所以無論是中國傳統設備制造商(如聯想、海爾、中興、華為),還是互聯網巨頭(如百度、阿里、盛大、網易)都紛紛加入了移動互聯網這個異常慘烈的戰場。
面對方興未艾的移動互聯網熱潮,我們自動化的從業者又該如何抓住這一機會呢?其實,早在數年前,包括中自網在內的眾多自動化媒體紛紛發力移動互聯網,希望憑借個人移動終端的興起而布局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不單單只是對自動化媒體是一個機會,對于諸多自動化廠商也未嘗不是一次機遇。
在這方面,研華走得最早,也是走得最遠。早在“智慧地球”的概念剛剛提出的時候,當時移動互聯網還處于萌芽階段,大規模的批量化的應用遠未產生,當時的研華就投入極大的精力在物聯網等方面。如今,研華橫跨自動化和IT兩大領域產品和方案竟多達上千種,包括工業電腦、工業交換機、數據采集器、觸摸屏和軟件等,尤其在感知層,對于復雜環境產品的開發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能夠提供具備良好的溫寬和耐用性、在惡劣環境下仍能確保數據準確、系統可靠運行的感測設備,這無疑為移動互聯網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研華能夠將成千上億個設備以無線或有線的方式,在網絡架構下相互連接,并通過智慧運算產生智能信息,實現物與物的連結。據相研華官方介紹:“研華在物聯網的三個層面都有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采取開放式網絡。研華上位機HMI、網絡層EKI、感知層ADAM、UNO、IO卡等通過標準網絡化接口,以及組態軟件WebAccess的貫穿連接,實現從上至下采用同一種語言。”
盡管研華在此方面產品眾多,但截至目前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市場效應,而研華也僅僅只是自動化與移動互聯網相融合的一個孤例,大多數傳統自動化企業并沒有積極投入移動互聯網。這折射出傳統行業對新興產業的某種不信任和疑慮,而這種疑慮則并非完全沒有根據。
原因很簡單,盡管移動互聯網很熱,但其商業模式并不清晰,而大多數移動互聯網公司也還處于燒錢、培育市場的階段。而自動化行業則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其盈利模式已經非常清晰。如果企業貿然引進自己并不熟悉的移動互聯網,在沒有弄清其商業模式之前盲目投入,那無疑將企業置于危險的境地。
因此,面對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熱潮,自動化企業一定要冷靜和警惕,切忌盲目地跨界投入,自動化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究竟能否嫁接出誘人的商業碩果還待論證。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