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工荒”與“電荒”、“錢荒”、“高成本”、“高稅負”等因素交疊在一起,凸顯了企業生存與發展困境,同時也開始為中小企業進行重新洗牌,“倒逼”有潛力、有能力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陣痛中尋找新出路。
臺州市光躍飲水設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飲水機、凈水器、汽車冰箱及各種塑料制品,目前公司生產的凈水機塑料桶目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年利潤達25%。該公司董事長樓云光說,在2004年的時候,一方面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上升,另一方面大量同類產品陷入低價競爭,讓他已經嗅到了經濟危機的“先兆”。
“痛定思痛,我們在當時就開始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創立自有品牌、研發特色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機械化程度。這讓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用工成本,本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PLC一條流水線后,可能只需要幾個工人。”樓云光說。
因為受到歐債危機影響,光伏市場需求驟減,全球光伏產業面臨重新洗牌,但溫州企業正泰集團的訂單卻一直在增長,國慶節都在加班加點,甚至出現了產能不夠還要委托外在加工的情況。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這一方面主要受益于政府對于新興產業的扶持,另一方面正泰構建了全球化研發體系,比如等離子技術就做到了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實現了高端消費來持續提高光伏產業的效益。
“對于轉型升級,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首先轉型不是單純轉行,而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要立足自身、立足本地區,保持自己的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努力從附加值低的服務向產業鏈高端升級,實現產業發展。”南存輝說。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