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2月的極寒天氣到“世界之巔”冰川的加速融化,人類無時無刻都在“品嘗”著由過去不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果實”。幸運的是,人類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了。
一方面,國際氣候談判始終能夠在每年會議最后關頭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作為減排“主力軍”的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在下一輪“經濟搶跑賽”中的作用。
但事實上,仍有很多企業也擔心節能減排所帶來的成本的增加,由此而影響企業利潤的增長。
Jim Gradovill作為WWF的中國區首席代表一直關心著企業的綠色成長之路,這也與他之前多年的政治和商業工作背景有關。
他告訴記者,其實節能減排和利潤增長并不矛盾,只是短期和長期的問題。“綠色經濟”效益并不會立竿見影。但從長遠來看,"綠金"必定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WWF碳減排先鋒計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我們愿意聯手企業一起打消顧慮,迎接下一輪的經濟增長點。
碳減排先鋒行動是WWF與業界領先企業間的一種前沿合作項目,合作目標是促進企業自愿實施進一步的能源節約及CO2減排行動。
2003年,英國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2006年,英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 斯特恩(Nicholas Stern)又首次將環境和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其發布的《斯特恩報告》(Stern Review)更是把“低碳經濟”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因此,這使得我們看到了未來是屬于低碳的。
正是如此,我們目前開展了碳減排先鋒計劃來幫助企業節能減排。我們的初衷就是激發企業去思考環境與商業之間的關系,使企業處在低碳經濟轉型的前沿。WWF愿意和企業一道去節能減排,最終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平穩“著陸”。
另外,通過和企業合作,可以促成一個節能減排商業網絡的形成,其意義就在于給更多的企業提供一個分享節能減排經驗的平臺。
首先企業要有碳減排的意愿,在此基礎上和WWF簽定碳減排意向書;然后再由獨立第三方對企業進行評估并制定出相應的碳減排目標;接下來則是由第三方專家對減排企業進行監督,并保證企業減排工作順利進行。
WWF只是給企業提供一個平臺,提供計劃和策略幫助企業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并沒有一些強制性措施。如果企業達不到制定的減排目標,并不會面臨一些懲罰性措施。
我們按企業減排自愿性強度選出一些行業里面的領頭企業,然后雙方再進行合作。我們希望他們通過努力成為各行業碳減排的模范,促進各行業的碳減排發展。其實,這也是我們重要的選擇標準。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