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中國電梯行業累計產銷量的新紀錄又被刷新――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第30萬臺電梯出廠交付。這對于全球電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電梯市場――中國而言,既是一次技術實力的宣告,又再次讓人們關注一個話題:在城市化進程邁入新階段,節能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與都市發展息息相關的電梯產業,到底面臨哪些挑戰?
靠生產還是靠服務
目前中國仍是世界上僅靠生產、銷售新梯就能賺取利潤的少數幾個市場之一。這種僅靠銷售新梯就能獲取利潤的市場狀況,在歐美及日本等經濟發達市場中, 20年前就已經不復存在。
根據美國摩根銀行所做的咨詢調研報告顯示, 2000年以來,全球范圍內電梯銷售(新梯)業務只占總銷售收入的35%左右,而維修保養業務占總銷售收入的55%。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日本,三菱電梯市場保有量約32萬臺,其中85%的電梯保養業務由三菱電機的專業保養公司MELEC承攬,能夠把自己銷售的產品的維護保養掌控在自己手里,才是品牌長勝不衰的根本保證。新梯銷售的最終目的是為后續安裝、維修服務以及舊梯改造業務贏得空間;而通過安裝、維修、改造等后續業務獲取的利潤,才是整個電梯制造企業運作的根本支柱。
正如上海三菱電梯出廠的這第30萬臺電梯――J型自動扶梯一樣,其實中國各大電梯企業,似乎都迫切需要一種 “彎鉤”轉型。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任天笑表示,對于電梯企業而言,產能擴張很容易,但真正考驗企業的卻是其售后服務。
目前,全國在用電梯數量超過160萬臺,其中70%左右的電梯由社會上零散的、技術參差不齊的維修隊伍維護和保養,國內主要的電梯廠商維修保養的電梯所占其市場投放量的比例僅為15%-20%,遠遠低于國外電梯廠商。“電梯行業算是一個服務行業,企業賣出去那么多電梯,售后服務能否跟得上?”任天笑說,其實想要搶奪市場份額,企業就必須提升在研發、售后服務等領域的實力。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電梯市場的競爭趨于激烈,用戶專業化、項目大型高檔化、需求多元個性化,這些市場特征和競爭趨勢,導致用戶對服務需求的深入化、柔性化,用戶對電梯廠商的系統解決能力與全過程服務水準的預期不斷提高,這對電梯企業的人員素質、服務意識、服務體系及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縱觀國內各大品牌電梯,產品技術普遍同質化,市場占有率又已接近飽和。想要突破競爭瓶頸,可行的途徑是從 “生產企業”向 “制造-服務業”延伸,即由單純的第二產業 (制造產品)向第三產業 (提供服務)不斷延伸,為用戶提供設計、制造、安裝、維修、保養等 “一條龍”服務,在滿足用戶對電梯專業服務需求的同時,拓展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轉型 “全產業鏈”不易
從單純的生產銷售向服務轉變并不容易。
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重大項目部長蔣慶介紹,對上海三菱來講,他們具備著過硬的技術;但對電梯本身來講,物業公司接手后,誰來維護和管理?這塊售后服務過程是他們最該重視的競爭高地。蔣慶說,忽視這塊的結果是,由于電梯運行狀況不理想,業主投訴開發商甚至電梯品牌工廠,產業鏈的后期脫節導致品牌口碑壞在了 “最后一節”上。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