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在物聯網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您覺得目前物聯網的技術本身是不是也已經發展成熟了,這些技術對應的應用平臺怎么看,應用平臺也是已經發展成熟了嗎?
鄔賀銓:物聯網這個概念實際上十多年前就有了,我現在把這個應用希望推廣到更廣闊的范圍,更多的領域,無疑這是一個應用的方向,但是從物聯網的技術而言現在還達不到這個需要。傳感網的研究很多年前就有,很多學校都在研究傳感網的協議,傳感網的協議等等,但是實際上可以看到研究跟應用是脫節的,很多本身的研究追求一些協議的改進,但是實際上這個協議沒有完全標準化,一方面因為應用的種類太多,很難說把它都標準化是一種。但是現在這種協議也好、接口也好、標準也好太分散,導致了物聯網的應用缺乏規范規模效應,我可以說現在還沒有達到能夠增進技術成熟。
歐盟最近在組織M2M的一些標準的研究,一些國家也在做。歐盟的物聯網發展路線圖一直到2020年,所以從我國角度來講物聯網技術應該是還在優化之中,你剛才說到應用平臺個體就更大了。我們現在很多的物聯網還只是滿足于搜集一些信息,匯總等集中顯示的地方,但是缺乏對數據挖掘和職能分析處理,因此并沒有真正給應用部門,給業主帶來很大的效益,這也導致了物聯網的應用,應用方面顯得不夠熱。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技術的研發這些方面還沒有跟上應用的需要,按道理物聯網的協議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否則的話只知道去很多傳感器接應,但是如何科學合理的來布局這個網,這個研究是不夠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因為物聯網技術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您覺得物聯網的標準化管理和監管應當從哪些方面部署?有什么建議?
鄔賀銓:現在來看物聯網標準化一些部委工信部等等都在抓物聯網的標準,當然首先要從頂層上做好這個標準的規劃,再具體化的針對一些應用來做,要從中盡可能的找出共性的一些標準。現在來看是否還是滿足于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急功近利一點,拿現實的一些還談不到說是通用的標準,在這上面還是有差距。而且物聯網的一個特點呢是跟應用密切結合,應用上面也有應用的一些標準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收費醫療等等,這需要新興產業的部門和我們這些應用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做好這個標準。作為國家來講中央當然很多項目支撐物聯網的研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等等都有,他們之間內部的協調還需要加強。另外一方面我們地方都以建設社會城市的角度來開展一些物聯網的應用,在這方面也需要進行規范,因為很多物聯網的應用我們需要明確哪些應用是近期急需的,有哪些應用目前還需要探索,不僅僅是開發技術,還需要探索好商業模式,還有在管理上的創新,合起來才能推動物聯網的發展。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