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概念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透過射頻識別等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讓物體具備智能化自動控制與反應的功能、達到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的目標。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大陸政府相當看好物聯網的發展潛力,將物聯網列為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大陸移動肯定物聯網的潛在商機,將勝于互聯網30倍以上;而歐美日韓等國也積極致力于物聯網的發展:美國的智能地球計劃、歐洲的i2010政策、日本的i-japan計劃、韓國的新物聯網、加上大陸的感知中國,都是物聯網發展軌跡。
物聯網既是物體與物體間互聯的網絡,各式的物品都可作為物聯網中的載體,只要將傳感器或RFID裝置于載體上,運用WSN或其它通訊技術讓各載體間自由傳遞感測信息,甚至觸動自動控制裝置以達成智能化自動控制及反應的功能,都是物聯網的范疇。因此,手機支付、電器自動調節、遠程操控等應用服務均可輕易達成;若再加上定位及云端技術,物聯網將具備追蹤、監控、量測、分析、判讀等功能,可以操作更高階的科技應用,例如災害預防、失物查找、環境安全監測等,智能生活的夢想將不只是夢想。
綜觀物聯網的發展進程,從1995年Bill Gates在“未來之路”中的描述;到2005年RFID技術大放異采,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以RFID發展物聯網的規劃報告;2008年WSN技術臻于成熟,歐盟智能系統集成科技聯盟(EPoSS)完成物聯網技術發展歷程與藍圖。然而,物聯網的市場商機,卻直至2009年大陸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項目后,才逐漸確定及明朗化。由于物聯網終端應用規模十分龐大,更勝于互聯網的應用,被視為下一世代的信息浪潮指標。
盡管物聯網的推動勢在必行,但離全面普及仍有許多努力之處。解構物聯網的3大部分: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包含各式感測裝置(RFID、WSN、Sensor),負責接收訊息;網絡層將感知層接受的信息儲存、處理、傳送到應用層,包含2G/3G/4G通訊、Data Center等技術。應用層則是物聯網的最終實現,接收網絡層的信息,作后制處理。層層扣連的環結,都關連著科技技術的挑戰和突破,例如感知技術的不夠成熟、以及通訊規格的不協調性,都是推動物聯網的阻力。
然而,推動物聯網最大的阻力,是云端技術的不夠成熟。云端運算扮演的角色,對物聯網能否普及化有極大的影響。云端概念與物聯網是息息相關的,因為要運行物聯網,來自四面八方的龐大資料量將會非常驚人,成熟的云端技術可以將這些資料完善儲存、處理以便供應至應用層。在網絡層中的Data Center,決定的就是資料的儲存和流通能力,而這也是決定了物聯網能否暢行無阻的致勝關鍵。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