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環境不確定的大環境下,加快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顯得尤為重要。兩化融合將促使我國工業科技含量更高、經濟效益更好、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最終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起到巨大推進作用,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被賦予重任。
近日,在天津召開的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論壇開幕式上說:“科技創新是戰勝危機的根本手段,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這一表態在與會者中引發強烈共鳴。在歐債危機陰影重重、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如何發展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以通信信息業為代表的智能經濟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新領軍者。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兼首席商務官顧潤賀認為,在經濟沒有出現明顯反彈跡象的今天,世界需要更多新技術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可以預見,信息通信業孕育經濟反彈的強大動力。
智能經濟成關鍵詞
“創新”成貫穿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主題。本屆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塑造未來經濟”,與會期間,來自全球86個國家的2000多位政府、企業、學術界和媒體界的領袖各抒己見,共同討論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現狀與挑戰,預期全球經濟的對策與未來。論壇上,創新與智能經濟成關鍵詞。
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玉木林太郎認為,創新型發展會為未來中國經濟打下良好的基礎,中國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必須要轉到更多的依靠國內創新和內部需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也表示,在外需不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更重視依靠創新驅動。
自2008年9月份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至今,全球經濟一直在動蕩,歐洲經濟深陷泥潭,美國經濟不斷下滑,中國經濟放緩的壓力也依舊明顯,因此,如何“利用創新實現可持續增長并提升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認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領域在數字互聯網、云計算與智能化。在信息科技成為經濟社會基石的今天,以通信、互聯網、IT為代表的智能經濟產業,儼然成為全球經濟的新領軍者。
不少與會人士認為,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產業鏈整合的競爭力已是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且這個整合包括電信運營、互聯網、IT服務等多個產業在內的新興融合產業,這是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以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受關注
目前,全球經濟都不景氣。我國在改善經濟發展形勢上也一直在多方面努力探索。
在經濟環境不確定的大環境下,加快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顯得尤為重要。兩化融合將促使我國工業科技含量更高、經濟效益更好、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最終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起到巨大推進作用,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被賦予重任。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當今世界新技術、新產業發展迅猛,孕育著新一輪產業革命,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部署和要求,我國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世界范圍的IT業發展來看,利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來進行產業整合是近來通信信息業創新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信息技術進步使得網絡成為經濟發展“高速公路”的代名詞,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網絡經濟的發展,而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的應用方式日益融為一體,使得我們正處于IT基礎設施新時代的起點。
加快網絡建設,打造網絡經濟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每年都以千億元人民幣計,它帶動的電子信息類產品銷售在中國每年以數萬億元計,其應用則有可能以數十萬億元計。根據工信部最近一項研究成果,中國信息通信業的增長對GDP的直接貢獻重大,每年GDP增長中大概0.7%到0.9%是由這個產業帶動的。信息通信技術在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方面將大有可為。
另外,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業近年來發展也是突飛猛進。據阿里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報告》顯示,中國90%的網絡零售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完成,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達到1200億元,支撐3萬多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在此背景下,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近日表示,商務部將通過多項舉措來促進消費,而重點會放在網絡消費和信用消費上。
可見,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加快網絡建設,提升網絡的普及率,打造網絡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網絡建設方面更是加快了發展步伐。例如, “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了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發展力度,政府力爭讓信息技術真正惠及民眾,加快傳統經濟模式轉型升級的步伐。現階段,在寬帶中國戰略即將出臺、3G產業進入規模發展期、云計算與物聯網步入發展快車道的大背景下,推進信息技術創新、新興應用拓展和網絡建設的熱潮,成為我國現階段培育新興服務業態,增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內容。
正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塔倫•卡納預期,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會更多聚焦于國內“社會基礎建設”:信息通信、社會保障、醫療等。“這也是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信息通信業,不僅肩負產業發展重任,而且已無可爭議地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之一。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