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陽生:對于老百姓來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什么?無非是衣食住行,而“衣”排在首位。在我國,這四大需求中,“衣”的需求解決得最好。紡織服裝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是世界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紡織服裝工業直接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人,每年使用國產天然纖維近900萬噸,直接關系到至少1億農民的生計。目前,我國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麻紡織品、服裝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比重超過1/3。
記者:我們知道,很多國際大牌服裝都是在我國加工生產的,因為我國的勞動力價格相對比較低廉。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服裝行業,對從業人員有著什么樣的需求?
倪陽生:一談到我國的紡織服裝工業,很多人都認為它工作環境差、科技含量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實,紡織工業不是夕陽產業,它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高新技術密集產業。
你可能不知道,現代紡織業對紡織機械與工藝要求非常高,全自動化的細紗機、絡筒機等技術,比汽車等產業所用到的技術要復雜和精細得多,因此,現代的紡織服裝產業急需大量的設備技術支持與研發人員的加入。同時,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優化紡織工藝成為了紡織行業當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精通紡織工藝的專業技術人員將成為企業爭奪的重要人力資源。目前,紡織企業的管理方式大多是現代化管理模式,那些既懂專業知識,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也是企業所急需的。
你可以去紡織企業走一走,你會發現,如今紡織企業車間的工作環境已經大為改善,在一些新建的廠房里,飛花與噪音得到了很好控制,技術裝備也越來越先進。要操作這些高新技術機械,那些只經過簡單培訓的農民工根本無法勝任,企業需要的是更多高素質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今年5月份出臺的建設紡織強國綱要提出,到2020年,要“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活力旺盛的紡織工業人才隊伍,規模以上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重達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重達到26%。”行業的發展以及紡織強國的建設,使紡織行業對各個層次的人才都產生巨大的需求。我們希望社會能正確宣傳紡織行業的新變化,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進入紡織行業。
記者:目前我國紡織教育開展情況如何?
倪陽生: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有著完整的產業鏈,我國紡織服裝教育和培訓在世界各國中也是最為完整的。從職工培訓,到中、高職教育,再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各種類型和層次悉數應有。目前,我國有4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紡織工程專業,開設服裝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有200多所,高職院校也有近百所。不過,由于人們認識上的誤區,近年來紡織專業雖然畢業生供不應求,但招生情況卻不理想,開設這一專業的學校也越來越少。
記者: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如何發揮行業指導作用,促進紡織教育的發展?
倪陽生: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成立于1992年,早期和紡織工業部教育司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到如今已經有了20年的歷史。學會作為紡織企業、學校和政府之間的橋梁,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調查研究,了解紡織服裝教育的現狀,提出行業教育發展規劃建議,發布行業教育信息;二是對紡織服裝教育新建專業、新建學校提供咨詢建議,接受委托對紡織服裝專業進行研究、咨詢、評估和服務;三是組建和指導紡織服裝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工作,組織教材編寫規劃的制定和教材編寫、出版工作;四是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教育制度,組織各類、各層次教育交流活動,組織開展各類人員培訓及繼續教育。
自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學會的工作也積極圍繞著行業教育服務產業、“人才強紡”這一中心,開展各項工作。今年,學會以提高院校教學質量為抓手,重點在教育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專業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組織了教材建設交流、教學成果評審和技能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另外,學會接受教育部委托,今年還承擔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中“紡織技術及營銷”等8個專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記者:世界各國都很重視行業組織的作用,但在我國行業組織地位卻并不明確,發展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困難。您對于如何更好發揮行業組織指導作用有何建議?
倪陽生:不同的行業組織面對的行業狀況是不一樣的,遇到的困難也是不一樣的。紡織行業雖然在全國有幾十萬家企業,但多是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在其中只占5%,所以行業組織對行業的指導作用和影響力與化工、有色等行業組織無法相比,工作開展起來比較艱難。作為一個學術性、非盈利性的社團組織,我們在人手和資金等方面都很緊張,所以很多工作,只能充當組織者的角色,我們搭臺,院校唱戲。至于建議,我只提一個,在職教法修訂座談會上我也曾經提過。教育部門對于職業院校的評估,行業組織無需介入,但對于院校專業評估,我認為就需要征求行業組織的意見或者是委托行業組織來做,因為只有行業組織最清楚企業的要求和相關院校情況,行業組織參與可大大提高專業評估的信度。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